“沈阳懂我,我愿意在这里扎根”——2025“博士沈阳行”活动侧记
“沈阳懂我,我愿意在这里扎根”——2025“博士沈阳行”活动侧记
“沈阳懂我,我愿意在这里扎根”——2025“博士沈阳行”活动侧记
香博博投洽会上(shàng),博士们以路演的方式介绍创业项目。
专场招聘会上(shàng),用人单位与博士交流。
孟夏时节,辽沈大地万木(wànmù)竞秀、生机勃勃。
2025“博士沈阳行”活动如约而至。位于沈阳市铁西区的全球工业(gōngyè)互联网大会会议中心内人声鼎沸、气氛热烈,不少招聘展位前摩肩接踵、人涌如潮。香博博服务站前排(qiánpái)起长队(chángduì),投完一轮简历(jiǎnlì)后仍有心仪岗位,博士们正在等候再打印一些(yīxiē)简历。大厅中央显示屏实时更新活动信息,参会博士人数、收到博士简历人次等数据滚动攀升……
云集四方翘楚、汇聚海内外英才,近万名博士和众多用人单位齐聚沈(shěn)城,在沈水之阳(shuǐzhīyáng)共赴一场人才与城市的未来之约。
白和蓝,是夏季(xiàjì)天空的颜色,也是沈阳为博士们准备的T恤衫的色调。这两抹亮眼的色彩,让初夏的沈阳灵动而闪耀(shǎnyào)。
有朋自远方来(yǒupéngzìyuǎnfānglái),不亦乐乎?
文创纪念品、照片签名墙……全球工业互联网(hùliánwǎng)大会会议中心热烈(rèliè)的氛围,无不透露出沈阳爱才惜才的理念。
博士(bóshì)专场招聘会入口处,“兴沈英才计划”展板尤为醒目,各类人才补贴政策吸引众多博士的(de)目光,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马康(mǎkāng)侯正举起手机拍下感兴趣的信息。
“我(wǒ)第一次来沈阳(shěnyáng),就感受到城市的(de)热情和对人才的重视。”马康侯说,沈阳对博士毕业生的生活、住房、创业都有补贴,能让我安心工作,没有后顾之忧。“我所学(suǒxué)的材料研发专业也与沈阳产业体系非常契合,希望有机会能进入沈阳的企业工作。”
通过实施“兴沈英才(yīngcái)计划”,新毕业(bìyè)到沈阳企事业单位(dānwèi)工作的博士,可以享受三年每月2500元的生活补贴,还可以获得一次性7万元的购房补贴。对有创业(chuàngyè)意向的博士,沈阳提供最高4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和相应的贴息补助。为来沈阳求职的博士在就业(jiùyè)、就医、子女教育等方面解决“关键小事”。
招聘会现场人流(rénliú)如织(rúzhī),排队洽谈的(de)博士络绎不绝。各用人单位不仅为博士人才搭建了良好的发展空间,还提供了优厚的薪酬待遇和专享福利。招聘会现场可视化数据分析大屏(dàpíng)显示:高薪岗位前三名年薪均达到90万元以上。
“沈阳(shěnyáng)为博士提供就业、成长的机会,非常(fēicháng)具有吸引力、竞争力。”重庆大学博士张馨心是第二次“牵手”沈阳,去年参加(cānjiā)“博士沈阳行”时还在(zài)观望,今年已有3家意向单位在洽谈,毕业准备来沈阳就业定居。
沈鼓集团、特变(tèbiàn)电工、北方(běifāng)重工(zhònggōng)……“博士沈阳行”参观调研车辆驶过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大路,路旁林立的一家家“大国重器”制造企业吸引着博士们的目光。
车间机器轰鸣、巨型装备转动,沈鼓集团转子车间内正进行精细加工,企业相关人员为(wèi)博士们(men)讲解核心产品和科研方向。参观调研活动设计了高端装备、汽车及零部件、智能装备与先进材料、航空航天等6条参观线路,博士们走(zǒu)进了沈鼓集团、沈飞集团、宝马铁西工厂、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、辽宁材料实验室、东北大学等企业院所,体验(tǐyàn)沈阳的产业基础和创新环境。一路走一路看(kàn),博士们直呼“收获满满(mǎnmǎn)”“不虚此行”,来沈阳施展才华(shīzhǎncáihuá)的念头在内心激荡。
“百闻不如一见,亲身(qīnshēn)体验才更有说服力。”太原科技大学博士孙征宇曾在电视节目(diànshìjiémù)中了解到(dào)沈鼓集团,实地参观(cānguān)后更感震撼,他激动地说:“沈鼓集团生产的高端装备被誉为‘国家砝码’,对我所学的机械工程专业研究有促进作用。沈阳(shěnyáng)作为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,我来这里发展大有可为。”
沈鼓集团党委组织部副部长林薇介绍:“我们不仅(bùjǐn)提供的薪酬待遇具有(jùyǒu)竞争力,博士还能在研究院从事技术开发,我们搭建了成长(chéngzhǎng)通道。”
人才因产业而聚,产业因人才而兴。“博士(bóshì)沈阳(shěnyáng)行”发布的9223个博士岗位需求,涵盖(hángài)沈阳10个重点产业集群,向天下英才抛出橄榄枝。
“学院将(jiāng)采取‘一人一策(yīcè)’的方式,给博士人才搭建成长的平台(píngtái)。”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低空经济学院副院长孟庆勋说,作为国内首家低空经济学院,会根据每位博士特点,在擅长领域从事教学科研工作。
沈阳芯源微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主营(zhǔyíng)产品是用于芯片生产的高端(gāoduān)半导体设备,该公司人力资源工作人员郭欣悦说,通过量身定制,为高端人才提供个性化岗位(gǎngwèi),让博士选择最适合的研究方向。
机遇,闪现在不经意的交谈中(zhōng)。
“您好!我想再了解一下高校教师岗位(gǎngwèi)情况。”招聘会现场,辽宁大学博士生苏润佳(sūrùnjiā)递上简历后,内心仍有顾虑:“如果遇到更好的创业机会,能不能实现(shíxiàn)创业梦想。”
“可以。高校教师去企业或创业很常见。之前曾有学校与企业共同(gòngtóng)参与的合作项目,刚入职(zhí)的博士到企业实现双岗双聘。”沈阳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牛晓巍(niúxiǎowēi)回答道,通过“人才编制池”政策,博士到企业后,既解决技术瓶颈,又实现老旧工艺创新(chuàngxīn)改造,共同签订的合作协议,实现了人才、学校和企业三方共赢(gòngyíng)。
“沈阳(shěnyáng)懂我(wǒ),我愿意在这里(zhèlǐ)扎根。”这是很多来沈博士对沈阳的评价。沈阳对博士人才的礼遇、提供发展的机遇,共同转化为人才与城市的一种知遇。
懂人才之所想,解人才之所急。“博士沈阳行”活动期间,现场搭建香博博投洽专区,组织了30家(jiā)重点双创企业(qǐyè)、42家投资机构(jīgòu)参加,新(xīn)一代信息技术、新材料、生物医药等领域30个项目开展创新创业路演。
“平时在(zài)学校专注于系统的(de)研发和科研活动,很少有机会与各大厂商和投资平台直接对接(duìjiē)。”辽宁中医药大学博士后周歆说:“我这次带来了一款基于鹿茸的生物凝胶系统,它可以应用在临床的美容、神经修复等领域。通过香博博投洽会,能够让投资人知晓项目的优势(yōushì)和后续(hòuxù)研发的难点,为项目后续开发和融资工作做了铺垫。”
城市与(yǔ)人才相得益彰,方能相互成就。
“在研究所(yánjiūsuǒ)定制化培养下,我的专业能力得到快速提升,参与了多项重大科研项目。”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结构(jiégòu)部科室副主任李劭鹏是首届“博士沈阳行(xíng)”活动的签约人才,沈阳博士后(bóshìhòu)培养工程、博士生活补贴、一次性购房补贴等人才政策,让(ràng)李劭鹏心无旁骛地投入(tóurù)航空科研事业。现在一次性斩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(guójiāzìránkēxuéjījīn)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、博士后面上项目、航空科学基金等科研资助,成功迈出了科研事业上的第一步。
辽宁材料(cáiliào)实验室高级工程师黄文超也是(shì)通过“博士沈阳行”活动来沈阳发展的,现在已成为(chéngwéi)单位的技术骨干。“我从事的材料智能基础研究,也是现在技术前沿的AI赋能材料研发设计。”黄文超说,沈阳提供了优厚的人才待遇和科研支持,我们的科研成果(kēyánchéngguǒ)通过产学研(chǎnxuéyán)结合也助力了城市产业发展。
城市与人才同频共振(gòngzhèn),人才与城市共赴(gòngfù)未来。一幅“近悦远来”的人才画卷,正在沈阳铺展开来。
(辽宁日报记者 刘桐(liútóng))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